井汉升:中西结合 相得益彰

井汉升:中西结合 相得益彰

   2012-06-26 10:18:00   浏览数:

井汉升:中西结合 <wbr> <wbr>相得益彰(神州诗书画报采访录)

井汉升作品


编者语:每位真正从事绘画艺术创作的作者都对自己所选择的艺术道路坚持不懈地追求着,他们在真实的生活中用自己的笔触找寻心灵带给人们的美好。有人说,“生活是艺术的土壤,情感是艺术的生命”。在艺术的道路上,这是每位创作者都孜孜追求的表达方式。井汉升就是这样一位践行者。艺术需要个性,自我不是一个空乏的概念,它是人的个性、气质、修养、经历的有机复合体。井汉升在不断地提高油画技能,面对当今世界绘画的发展变异,吸取有益营养的同时,不忘本土文化中有生命的各种因素的滋养,学习书法,涉猎文学、民间艺术、工艺构成等等,增强底气。他的小幅油画写生就是他追求自我,探求适合自己个性的绘画语言,用形和色思考,用心灵塑造,用感情建构,从审美高度处理画面造型与色彩的一批成果。作品朴实无华,犹如涓涓清流,随势流淌。

 

  井汉升,1947年7月生于陕西省潼关县。1967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附中。近年来,多幅作品曾参加国内外展览、获奖,并被收藏。井汉升现从事编辑工作与书籍装帖艺术,擅长油画,兼及书法,国画,版画及书画评论.创作注重真情实感的流露,善于运用色彩渲染情绪,作品具有强烈的高原特色。其中油画《高原古城红旗飘》《塔尔寺节日印象》被青海省博物馆收藏,油画《边塞·马》被青海省美术家协会收藏。八幅作品分别参加了在新加坡举办的中国现代油画展和中国西部油画展,《转经者》《草原盛夏》《雪山牧场》被收藏。1989年在青海美术馆举了“井汉升作品展”。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版协装帧艺术委员会常务委员,青海美术家协会主席。传略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辞典》《中国当代美术人名录》《中国文艺传集》等辞书。作品还有《枣园春晓》《延河战马》等。


  采访时间:井汉升画家日


  采  访  人:记者 汪利利


  受  访  人:井汉升


  记者:首先,请井老师谈谈目前的创作及生活状态?


  井汉升:我退休后,创作与生活状态都与上班时不同,上班时为完成工作任务,创作也只是为配合中心工作,画一些贴切内容的作品。现在可以画一些自己想画的绘画作品。有一年半的时间,我在西安的画室作画,“无事作画,有酒成仙”,我的画室名曰“退悟居”。生活状态比起以前更是散淡,在西安城里逛逛,听听秦腔,吃碗泡馍,该休息的时候休息,该放松的时候放松。只有让心静下来,沉下来的时候才能使自己更清楚地认识自己,认定自己的创作。艺术原本就是很纯净的,少一份世俗,就会多一份真谛。


  记者:作为一个职业画家,一路走来,您如何看待自己从事的美术事业?


  井汉升:其实,按我的生活经历与工作经历来看,我不是一个职业画家。我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从西安美院出来后,先到咸阳当了工人,后又到青海当兵,转业后当编辑。准确地说我挚爱绘画艺术,美术是我的专业。虽然我工作了四十多年,但是四十多年的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业余作画,不断地从优秀的传统中学习、汲取。退休后,我才成为了一名专业的画家。美术创作是我生活中如影随形的一份事业。


  记者:您擅长油画,国画、书法也都精通,能否谈谈中西结合的绘画风格,在当今艺术领域中的市场前景如何?


  井汉升:我既画油画,又画国画,也搞书法。这只是兴趣使然,也想着有一天能走到中西结合的路子上来,但是谈何容易?在中国近代史上看,当初林风眠提出“融合中西”的主张,吴冠中有一批以中国文人画的笔法,去融合西方绘画的油画。据一位学说,中西融合成功的是赵无极,他以中国画的艺术精神为体,以西方油画色彩为用。融合有一个以谁为主题的问题。譬如说,马与驴子杂交而生骡子,骡子没有马的雄健英姿,也没有驴子的可爱。这种非马非驴,非中非西(中西不靠)的融合,当然谈不上成功。但是,探索是必要的,探索者的历史功绩也是要肯定的。当然,对于市场来说,只要成为名家的作品,在市场上的价值肯定是不错的。


 记者:这种绘画风格跟传统的绘画风格是否相得益彰?


  井汉升:中西融合的绘画与传统的绘画,可以说是相得益彰的。其实更重要的一点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性,也是文化艺术发展的必然性所致。他是社会发展中人们对多元文化的需求,同时,也推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


  记者:艺术应该是远离社会的诱惑、利益、物质等东西,它是和心灵贴近的,对于青年一代,您有哪些建议和忠告?


  井汉升:艺术属于上层建筑领域,有他的思想性,同时又把美传递给人类。所以,人类对于艺术的欣赏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审美观念。但是,艺术不能与物质绝对的分开,没有物质做基础,还谈什么艺术创作,艺术家也不能不食人间烟火。就拿我来说,我学绘画五十多年,依然觉得知识之不足,绘画功力之幼稚。所以,学习绘画是需要刻苦与勤勉的,更不可急功近利。我也是由年青一代成长起来的,但是现在的年青人与我们这一代人的观念不同,但是要做学问,必须认真、严谨、勤奋、刻苦,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的。最后,我也祝愿对艺术虔诚的人都有好的回报。 

 

刊登于神州诗书画报2012年6月8日http://paper.shj888.cn/show.aspx?id=2273

注: 本站发表文章未标明来源“成功书画家网”文章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1047780947@qq.com



陇ICP备17005074号陇网文(2016)6819-012号

2018 www.shj888.cn All Rights Reserved.